AI、IoT等新技术的发展,正在给各行各业带来深刻的变革,医疗行业也不例外。一个由患者数据、医疗设备和应用程序组成的新场景已悄然而至,它就是IoMT——医疗物联网。最新的研究报告显示:到2020年,全球会有300多亿台医疗物联网设备投入使用;到2022年,医疗物联网的市场规模将超过1500亿美元。 在医疗领域内,经常使用的物联网工具包括一系列体外设备,如输液泵、患者监控系统等,和以无线方式连接的体内植入设备,如心脏除颤器、起搏器、假肢等。然而,这些设备在为病患带来良好治疗体验的同时,也大大扩展了网络攻击面,加剧了安全风险。
1. 在设计之初并未考虑安全因素
很多医疗物联网设备在设计时并没有考虑安全性。无论是针对设备本身,还是针对设备收集的患者数据。比如上文提到的心脏除颠器,其所使用的Conexus无线射频遥测协议,没有使用加密技术来确保通信安全,这就使得在无线电范围内的攻击者可以攻击通信;并且该协议没有进行身份验证,再加上大量其他漏洞,可能会使攻击者完全重写除颤器的固件。
2. 医院管理系统过于陈旧
有些医院所使用的电脑系统过于陈旧。比如Windows XP或者更早期的版本,可是Microsoft对Windows XP的支持在2014年就已终止,不再为Windows XP操作系统提供安全更新或技术支持。在没有任何安全防护的情况下,这些老旧的电脑系统给黑客获取患者信息提供了可乘之机。2016年,澳大利亚墨尔本皇家医院的Windows XP系统因感染病毒,彻底陷入瘫痪,很多医疗工作不得不由人工来完成。
3. 医护人员缺乏网络安全意识
医院科室众多,医护人员每天因接待大量病人而无暇顾及网络安全。在这个庞大的组织中,医护人员往往会有太多紧急的护理任务,从而忽略了网络安全的重要性。而且医院往往不会雇佣专门的网络安全人员去保护自己的网络,而是将网络安全保护工作外包给其他公司,但是外包服务的质量也良莠不齐,有时无法满足医院在网络安全上的需要。
4. 制度无法跟上技术发展的速度
一些国家正在通过政策手段保护医疗物联网设备的安全。比如美国FDA试图发布新的行业指南,以确保医疗设备的安全。但是根据德勤的调查,FDA的数字设备和医疗软件监管框架还需要五年时间才能赶上今天的水平。而且,各种新技术日新月异,黑客的手段也会越来越高明,制度的制定速度恐怕无法赶上黑客的手速。
医疗物联网安全架构可以采用分区设计思路,分为边界防护区、物联网应用中心区安全防护、医疗业务内网数据中心区运维安全三部分。通过三个区域构建集中统一、安全的第三方业务平台,满足第三方业务系统的接入访问。
1. 医疗物联网边界防护区设计